康文署今年重點展覽 120件故宮珍藏明末清初鐘錶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3/08 16:49

最後更新: 2018/03/08 16:51

分享:

分享:

康文署署長李美嫦。(經濟日報記者攝)

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撥款200億元改善文化設施,康文署署長李美嫦透露,擬分別利用科學館旁的大樓梯及停車場,以及香港大會堂旁邊空間進行擴建,又公布今年多個重點展覽項目,包括故宮博物院借出120件套明末至清初鐘錶珍藏,結合英國製作鐘錶儀器,在今年底於科學館展出。

康文署公布2018至2019年度工作計劃,李美嫦在傳媒茶敘上介紹逐步提升全港多項文化設施的十年大計,強調計劃循序漸進,小心部署,其中擴建科學館工程,會充分利用旁邊的大樓梯及停車場位置,令空間更好用,增強與附近的科學館道連接性會是關鍵考慮。另外香港大會堂的擴建及翻新計劃仍在構思,會考慮使用旁邊用地。康文署助理署長(演藝)楊芷蘭指,大會堂已有60多年歷史,當年建築規格已「過期」,內部如冷氣設施老化,表演場地後台位置淺窄,不足容納百多人的大型樂隊規模,冀擴建工程盡快起步,令大會堂設施與時並進。

為推動全民閱讀,中央圖書館正籌備於4月22日舉辦同樂日。(經濟日報記者攝)

另外,康文署今年有多個重點展覽項目,於今年12月至明年4月在科學館舉行「鐘錶珍藏展(暫名)」,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120件套鐘錶珍藏,主要來自明末至清初由英、法、瑞士送給中國的禮物,包括剛完成修復、首度借出展覽的英國「鄉村景色水法鐘」,亦有模仿外國鐘錶的乾隆御製中國特色鐘錶,倫敦科學博物館亦借出製作鐘錶儀器,解構背後科學原理。

5至9月歷史博物館將舉行「奢華世代:從亞述到亞歷山大」展覽,展出大英博物館借出210件套公元900至300年間歷代帝國的奢侈品和戰利品,以及平民以陶瓷「高仿」奢侈品製作的玻璃、金屬器皿。

7至10月文化博物館的「數碼敦煌──天上人間的故事」展覽則以數碼形式原裝呈現敦煌石窟,並有7件出土文物。

為推動全民閱讀,中央圖書館正籌備於4月22日舉辦同樂日,在館內設樂隊現場表演、增設3D立體畫供市民拍照等。